技能大師工作室“點亮”人才培養創新之路
落實國家科教興國戰略,促進科技創新,加快企業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,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技術、人力等資源以及先進成熟的技術成果,利用企業的生產條件,提高學校的科研能力,將科研成果盡快地轉化為生產力,共同推進企業與學校的全面技術合作,形成專業、產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,努力實現“校企合作、產學共贏”。
為使學生盡早接觸工作崗位,增強感性認識,培養、鍛煉學生和企業員工的綜合技能,提高實踐動手和科技創新能力,機電技術專業“精密制造大師工作室”相應研發及培訓設備。工作室不斷推動技術技能創新,積極培養科技創新團隊,開展科學技術研究,增大技術技能社會培訓,加大技能創新教學改革,引領專業方向發展,為社會不斷培養高技能、高水平技術人才。
針對學生開展技能培訓和實踐創新訓練,由工作室團隊老師開展數控編程及PLC控制實訓培訓課程,培養學生順利通過中級技能等級鑒定,高級工等,同時學生參與教師科技項目,由工作室老師帶領學生科學研究和實踐創新訓練,培養學生科技創新能力,帶領學生參與產品的結構設計、輔助機構設計、工裝夾具設計等,而科技項目又來源于校企合作,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綜合實踐創新能力。
校外積極參與企業技術研發和帶徒,積極開展創新團隊建設,實行企業師徒結對,為企業的發展、科技項目立項、技術攻關提供咨詢和解決的具體技術方案。形成完整的知識架構,從資源上和技術上全方位地保證了各項目的研發與產業化實施,推動了工作室各項工作的開展。為行業及企業長足發展不斷培養高技能、高水平技術人才。
實施工作室帶徒制極大地調動了各方的積極性,對于學生來說,給與了學生根據自身的專業特點、興趣愛好自由發揮創新的動力,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,極大的調動了學習專業技能的積極性。對于教師來說,打破了收入平均,建立了利益激勵和約束機制,實現了真正的績效管理,有利于教師特長發揮、教學的積極性的提高、責任制的建立;對于企業來說,工作室既為企業提供了科技研發攻關的人力資源和優質的畢業生,又為企業培養了一批自己的工程技術人員,節約了成本,創造了效益。
大師工作室的建立,全面檢驗了專業實踐教學效果,提升了企業員工的理論設計水平和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,為校企互動、師徒互動、學生與企業互動搭建了平臺。
通過校企合作使企業得到人才,學生得到技能,學校得到發展;從而實現學校與企業"優勢互補、資源共享、互惠互利、共同發展"的雙贏結果。
上一篇:工業自動化網絡控制平臺 下一篇:工業控制與PLC綜合實訓平臺